在当前用工成本不断提高、人民币持续升值、受东南亚地区廉价玩具冲击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下,出口玩具行业想要走出低谷恐怕尚需时日。
今年出口玩具不合格率不断攀升,从企业的角度来分析,其不合格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生产模式众多,检验要求与实际情况不符。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劳动力成本上升,玩具生产企业的生产模式愈来愈多。一些企业未及时调整相关要求,导致企业所实施的检验要求滞后。二是工人流失严重,熟练劳动力匮乏。由于玩具企业的特殊性,行业内人员流动频繁,技术工人和熟练工人短缺,新工人大量充入一线,技术生疏,技术水平波动较大,在操作流程及检验标准的掌握和理解上有较大差异,易导致产品不合格。三是对进口国的技术法规要求缺乏了解。大多数出口玩具生产企业,其设计以及原辅料采购环节由国外客户决定,部分企业对进口国的技术法规要求不够重视,对相关国家技术法规和强制标准缺乏了解,导致产品不符合国外技术法规要求,引起召回甚至退货。四是生产企业及其供应商对在原辅材料采购等方面与新法案存在差距。特别是高风险原材料的管理,出口玩具企业往往为了降低成本,从小商品市场采购原材料,产品的安全和质量无法保证。
针对上述情况,检验检疫部门建议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加强对涉及玩具和婴幼儿产品国内外法规的收集和培训工作,有效地提高一线检验监管人员的技术素质和能力。二是建立和加强对企业设计、检验人员进行产品安全卫生标准知识培训,确保我国出口玩具产品总体安全质量水平的不断提高。三是强化企业对国外法律法规、标准和国外通报召回信息的收集、分析和研究,加强对玩具原辅材料的物理性能、易燃性能和化学性能监控。特别是加强高风险材料的供方评价,加强首件产品鉴定、产品设计、检针控制等关键环节的管理,建立并完善玩具产品的溯源管理体系。
(王 罡 陈维嘉)
《中国国门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