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养育宝宝?现在,很多初为父母的新手爸妈已经开始关注到养育宝宝的质量了。这是一个很好的事情,说明我们从自己过往的有不完美经历的人生中汲取到了资源和体验,希望能够为孩子提供更好的机会和养育环境。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父母的期望从在宝宝还在妈妈肚子里边时就已经开始了,经常浮现的情景就是爸爸对着爱妻的肚子和宝宝说着各种期望的话语。我们几乎可以得出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结论:那就是,作为父母,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宝宝身心健康地发展,并极尽所能地希望给孩子更好的东西。
“身心健康”看似简单的四个字,真正做到还真是不那么容易。有时,最简单的愿景,实现起来却未必简单。
养育行为中有些事我们自己忽略了
让我们回想一下我们的过去的幼儿园或者学校经历:有些很小的孩子就开始表现出过度的攻击、不听话,有的孩子很容易哭泣、胆小、不敢于探索、常常不知所措等等。这是为什们呢?每个父母都尽力养育孩子,但怎么会逐渐差别这么大?当然,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有基因的因素,还有社会环境的影响。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我们的养育行为中有一些事我们自己忽略了,没有重视,但这些恰恰是影响宝宝日后不良心理和行为的重要因素。
但是我们应该注意什么或者避免什么才能让小孩更好的发展呢?这基本是个谜,一个很迷人的谜。很多儿童心理学家正在试图解开。但正如所有的科学研究一样,我们正在路上。
我下面给大家讲的事情都是有研究证明的,而不是经验或者理念。以下研究结果来自“哈佛大学医学院的儿童、家庭研究中心”历时20多年的研究成果。我们有很多结果可以和大家分享,希望能够陆续地就不同的话题跟年轻的爸爸妈妈们逐一进行探讨。
当然,我也希望您即使对待所谓下面的科学结果,也不要将之视为绝对化。我们始终要保持一个开放的胸襟,并且各种因素都是互相关联的。我们越是积极地对待我们可能的问题,“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而不是担心、忧虑,甚至恐惧,我们就越能照顾好自己,然后为宝宝提供良好的养育环境。
哈佛大学医学院的儿童、家庭研究中心历时20多年的研究成果
——-母亲的退缩养育行为
从一个养育的情景开始讲起
首先我们来讲一个场景,看看我们作为父母的会怎么反应?
一个12月大的小孩在母亲短暂离开的时间就会不断地哭闹,我们也不知道他是怎么了。因为宝宝还不能表达自己的感受,他凡是对感受到的不适,唯一的表达途径就是哭闹。妈妈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并且她正在经历休产假后重新适应工作的调试期。
你觉得自己会怎么回应孩子的信号?你会如何调试自己而能够更好地养育孩子?
这个宝宝的妈妈的反应是:她很烦躁,她从刚迈出家门的双脚收回脚步,耐着性子,简短地安慰了宝宝,然后将阿姨叫过来,并给孩子一个她平时喜欢的玩具,然后走开了。
●请你看看这个过程中,妈妈哪些行为有不妥之处?
妈妈没有给与足够的安抚。妈妈的什么行为在这里可以定义为没有达到足够的抚慰呢?是退缩的养育行为!退缩型的养育行为是什么样的呢?母亲刻意地拉远与孩子地距离,或者是躯体距离的退缩,或者是言语表达上显示出的退缩。
母亲的退缩养育行为(小标)
比如,当经历一次母子分离后再团聚时,母亲没有问候宝宝,或者只有沉默,或者语气语调生硬疏远,或者直接将孩子的注意力导向玩具,而不是母亲自己。这些行为明显地表示母亲在有意躲避与婴儿的互动,不断地给孩子传递一个信号:不要来找我,我帮助不了你。
这种退缩型的养育行为形成了与孩子处于一种沉默无语的状态,不回应孩子需要母亲的信号,使用玩具或其它器物而不是“自己”去安抚孩子。这种与婴儿互动的模式表明一种情感上沉寂和情绪上疏远的交流特点,表明母亲不愿意与婴儿形成一种物理和情感距离密切的关系。
在上面的例子中,小宝宝哭闹,这是一个寻求安抚的“信号”,他正处于高警觉状态,妈妈没有给予及时和恰当的回应,相反,她采用了阿姨和玩具,母亲不仅不能为婴儿提供宝宝管理压力的支持,同时也构成了第二次应激。
养育中的退缩行为在宝宝的不同发展阶段都会有不良后果
养育的退缩行为究竟会有什么不良后果呢?经过二十年的追踪随访研究,我们发现这种养育的退缩行为如果频繁发生,在宝宝的不同发展阶段都会有不良后果。
●宝宝在母亲退缩时,最初表现出积极和消极的混合行为来拉回母亲的关注。比如更大声地哭泣,或者跑过来搂抱住妈妈但同时做出攻击举动(如用指甲抠妈妈)。
●随着退缩时间的延续,积极的行为很快减少,对母亲表现出更多的负性躯体接近行为(如针对妈妈的破坏行为和敌意攻击行为),注意行为减退以及社会退缩行为,缺乏探索周围环境和自我的勇气和能力。
●在幼儿园和学校阶段表现出退缩,或者由攻击敌意,不容易信任他人。
●到成人阶段,会出现人格偏态,人际关系困难,抑郁,焦虑,各种躯体不适和疼痛主诉等。
退缩行为作为一种养育环境,不仅影响到孩子的纯粹心理,长时间还会改变孩子的生物系统——通过心与身作用,通过环境对基因交互作用影响到激素和神经递质基因的表达,它还可以改变我们和情绪有关的大脑边缘系统的功能。因此不难想象,这种养育类型会对孩子造成长期的不良影响。
养育的退缩行为并不是一个完全孤立的现象,有很多相关的加重因素。我们发现以下一些因素构成相关的危险因素:抑郁的母亲,离婚的妈妈,家庭支持少,没有做好当妈妈爸爸的准备,没有愿意为孩子牺牲的准备,以及孩子对养育的需求量很多(如不断闹小毛病的宝宝,难以安抚的宝宝)。
给妈妈们的建议
单单就养育的退缩行为而言,我们应该给上面的那位妈妈和自己有什么建议和提醒呢?
One关注我们的养育行为
首先,我们需要意识到养育中是否存在退缩行为。比如,当孩子在需要鼓励安慰的时候(明显的信号就是他/她在哭泣,或者受到了惊吓,或者孩子不断叫妈妈等等),我们的应对是什么?你是否好像没有听到见到而不予理睬,以无声回应?你是否仅仅淡淡地说:“没事的”?你是否不耐烦地把玩具塞给了宝宝?或者更好一点,你淡淡地抚摸了一下孩子,然后马上又去干其他的事情,而孩子还是没有得到足够的安慰?
判断我们是否给予了宝宝足够的安慰的标准就是我们的安慰是否让孩子的“胆子”足够大,可以再去“探索”环境,再去自由玩耍。
Two关注自己的心理状态
照顾孩子是自我牺牲和费心费力的事情,尤其对于妈妈。作为父母,除了面对宝宝,还有很多事情需要应对处理:家庭和婚姻的关系、工作的压力、职场的关系和职业能力的提升,以及我们自己尚未解决的一些内心冲突等等。
这里我想先热烈地为妈妈们鼓掌,因为当妈妈确实是辛苦和不容易的!当觉得有退缩行为频繁时,我们不妨问问自己:
◆我是否最近心情很低落,觉得做什么事情都没意思?
◆我们是不是经常会发脾气生气?
◆或者经常处于一种云里雾里、不知所措的状态?
◆我是不是很紧张、心慌、憋气?
◆或者我是不是很容易兴奋,感觉自己精力比以前极大的不同寻常的旺盛?
如果你有这些表现或者周围有人在这样说你,你要留点神,调试好自己的准备状态,先改变一些养育观念。比如开始愿意牺牲自己的一些爱好、职业潜在的发展机会,愿意为宝宝牺牲一些“珍贵”的东西而并不后悔。你也可以和亲近的人探讨这件事情。同时,不要忘记,你还可以寻找专业人士来帮助你,我们每个人都会有需要帮助的时候,随着很多职能的社会专业化发展,这也是一个趋势。比如:儿童心理治疗、家庭婚姻治疗、养育行为指导等。
Three关注妈妈的养育环境
照顾孩子不是一个简单的单向行为,其实你和孩子构成了一个有机的互动过程。让我们想象,如果一个小孩一吃饭就哭,不愿意吃饭,或者很小的时候总是不断生病,或者孩子精力充沛。这时候对妈妈的养育能力的储备需求是非常大的。此时已经不是单单妈妈一个人可以解决的事情了。
所以,我想说的是,妈妈们需要有意识地让自己或者要求家人协助你建立一个妈妈之间互相“诉苦”的渠道,建立一个良好的家庭支持。不要一味地自己来解决问题,或者对下一步的应对不甚明了。要和家里人、自己的父母、信任的人来沟通自己的状态和寻求帮助。身在异地、移民的妈妈,更是要和丈夫及时沟通,建立一个可以带来支持、信任的社交网络。
我的亲历故事
最后我想以一个亲历的故事来跟大家分享。
我在美国的时候,一位和我在同一个研究中心的法国精神科医生,她初为人母。由于我们的研究中主要是研究母子关系和心理健康,因此我们也在讨论自己日常生活中的应对。她对着自己不断哭闹的宝宝,一方面很怜爱,一方面颇有耗竭的感觉。
有一次,14月大的宝宝不知怎么无休止地哭起来,妈妈已经“哄”了10分钟。妈妈疲劳、愤怒,并有了挫败感,她意识到自己的不良情绪,于是她一直耐心地安慰着孩子,对着宝宝开始唱歌,曲调是“今夜无眠”的旋律,但歌词内容她却改成了“你这个小混蛋,我真想把你丢掉,我很生气,你再这样,我就不要你了!”。
我们的现实生活是一个五味坛,混合了各种各样的东西。看看,我的这个同事提供的应对孩子寻求安抚信号的案例。我们可以发现些许不完美的地方。但是,请记住,你是可以在某些时候因为也需要关注自己,而用玩具代替你自己,这些都没有什么。只是,我们要给自己留个神,这种退缩行为不应过于频繁和严重。
如果出现了,请一定意识到这是需要改变的,不单单靠自己改变,你有很多可以利用的资源,你的丈夫、你的父母、你的好友、和你一样的都在养育孩子的深有同感的妈妈们,还有专业人士。
请放心,我们培养的孩子总会是在这里优秀,在那里平凡,在某些地方平庸。但是,只要你有一个优质养育孩子的心,同时放松身心,一切都会好的,一切都会过去,孩子们惊人的适应和修复能力是上帝的礼物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