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陆空模型网

模型玩具,舰船模型,飞模型机,坦克AFV,车辆模型。

情洒萨嘎亲如一家

情洒萨嘎亲如一家

16 6月, 2016

“萨嘎县在西藏18个县市区中,海拔最高、工作非常艰苦。通化9名援藏干部走遍了萨嘎的各个村屯,为这里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不愧是吉林省选派的优秀干部。当地百姓对他们的评价就是一句话“扎西德勒”。

古有文成公主入藏,成为汉藏团结的历史见证。今天,通化援藏干部不畏缺氧、苦寒对生命的威胁,不顾道路险阻、艰难困苦,在海拔4513米的萨嘎县城一待就是3年,助推西藏经济社会发展。

进藏第一天起,巍巍高原,砥砺着援藏干部的人生高度。通化、萨嘎,两座相隔5500多公里,原本并无交集的城市,也因为这些视藏如家的通化援藏干部而紧密相连,亲如一家。

三年援藏路,一生雪域情

洁白的雪山,秀美的峻岭,蔚蓝的天空下,雪线宛如银色飘带逶迤绵长。

2013年,萨嘎县委常务副书记、通化援藏工作组组长王昕第一次前往萨嘎时,便被高原美景深深震撼。可当越野车在海拔5089米的愧拉山口几十道盘山路上盘旋着,望着前方狭窄的道路,低头瞄着路边的万丈深渊,心里不禁发毛!车辆频繁对流,呼啸的山风,刺耳的鸣笛,王昕第一次感受到了西藏环境的恶劣,援藏的艰辛。

“两巴一嘎,谁去谁傻”当地人把萨嘎比喻为西藏最艰苦的地方,谁都不愿意去。

尽管高原生活艰苦,但通化援藏干部并未退却。如今的萨嘎,繁华的商贸小区、先进的太阳能路灯、洁净的硬化路面,正在施工的现场马达声声,人头攒动,城区建设正在飞速发展。王昕自豪地说:“援藏的目的是什么?就是要让越来越多的藏族同胞过上好日子!三年援藏,也让我们在萨嘎留下了一生的故乡情缘。”

“要不就战斗在杀场、要不就回到故乡”这一句“名言”在通化援藏干部身上体现至深。2013年入藏至今,9名援藏干部高原反应始终伴随左右。萨嘎县委副书记、常务副县长王学伟说:“援藏干部发扬‘老西藏’精神,坚强意志就像战士一样,带病坚持在一线,小病不下撤,形成了团队战斗精神,营造了干事创业氛围。”

手抓牛粪,烧“牛粪炉子”是援藏干部艰苦生活的一个写照。萨嘎一年只分暖季和寒季,早晚温差大,“牛粪炉子”是大家晚间取暖的必须手段。硕大的牛粪晒干后,要手抓牛粪摞起来慢慢点燃取暖。王昕说:萨嘎县海拔高,气候严寒,经常停电停水,靠“牛粪炉子”取暖、肩扛手拎取水是家常事。但就是这样一个个点滴小事让大家团结协作,重互助,多沟通,生活上相互照顾,决策上共同商议,真正做到了“讲团结、顾大局”形成了顽强的团队精神。

“萨嘎3年”通化援藏干部牢固树立“不当过客当主人”的思想,把萨嘎当故乡,

全身心投入工作,千方百计谋划全县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9名干部各项分管的教育、卫生、住建、发改工作全面展开,有序推进,受到当地干部群众一致好评。王昕说:“我们援藏,透支生命,透支健康,就是为当地百姓干实事,即使失败了也要尝试,无怨无悔。”

吉林省援藏干部总领队、日喀则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韩阳说:吉林省第5批援藏干部通化援藏工作组对口支援西藏西部,在条件最艰苦的萨嘎县建功立业,他们和全国各地援藏志士一样,舍弃家庭亲情和内地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用理想和青春为西藏托起了科学发展、吉祥安康的明天。三年来,通化9名援藏干部战斗在最恶劣的地方,他们最团结、最能忍耐、最能战斗、最受当地百姓欢迎。

三年援藏,通化援藏工作组交出了这样一个”成绩单”——在通化市委、市政府及社会各界的支持帮助下,所有援建项目全面竣工;多方努力捐助资金、物资、办学设备、书籍衣物等价值160余万元;为当地培训大量机关公务员、各类专业医疗技术人员和教育人员。藏区干部们都说:通化援藏干部组讲政治、讲团结、讲奉献、讲感情,是一只特别能战斗的援藏工作队,这样的援藏队来多少我们都欢迎!

“援藏”:

凝心绘蓝图,扮靓萨嘎城

翻开地图,在青藏高原西部一片黄褐色的区域里,萨嘎被世界最高最大的喜马拉雅山脉和冈底斯山脉环抱,境内拥有强拉山等8座高山,萨嘎县城海拔4513米、气候恶劣、高寒缺氧,没有四季之分,全县总人口15385人。

在萨嘎流行这样一句戏谑之言:“萨嘎有什么?这也没有、那也没有。”

“在藏三年,我们考虑最多的就是要在离开之前给这里留下点什么。援藏项目就算是我们离开西藏留给藏族亲人的礼物吧。”谈起援藏项目,王学伟感慨至深。

萨嘎旅游服务中心、中小学改造、福利院改扩建、城区绿美化、沟河治理和供排水改造项目……援藏三年,通化援藏工作组在项目援建方面硕果累累。

在萨嘎县政府后侧,抬眼就能看见萨嘎旅游服务中心色彩鲜明,高大雄伟的大楼。王学伟介绍说:萨嘎是西藏日喀则市重要的交通枢纽,去阿里必经萨嘎。基于这个原因,萨嘎县提出要建设日喀则市“西部驿站”设想。旅游服务中心项目就是在这个背景下提出建设的。该项目总建筑面积2599平方米,总投资3000万元,吉林援藏投资1250万元。目前中心5431平方米的6层主体工程已完工,正在进行内部设备安装调试。

走进旅游服务中心,以黄色、白色、红色为基调的藏族纹饰凸显当地民族特色。王学伟说,萨嘎旅游服务中心的建设致力

于打造多方位、高层次接待能力场所,项目全部建成后,可全面满足国内外来藏旅游者的食、住、行需求,届时,萨嘎“西部驿站”将会发挥更大功能,并有力带动地方经济健康稳步发展。

在萨嘎县中小学,欢声笑语久久在校园间回荡,操场硬化工程已经投入使用,课间休息时学生们在这里尽情地跑跳、嬉戏。走进课堂,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通化援建安装的多媒体教学器材,66套设备投入使用,极大改善了萨嘎中小学的教学环境和教学质量。援藏干部陈永河在这里工作生活的三年里,全身心投入到西藏的教育事业中,手把手教学,面对面授业,教学手段实现了多元化、现代化。三年来,通化援藏工作组累计组织15名当地专业技术干部赴通化培训,重点学习教育、卫生、光电等专业技术及相关管理工作,受到了当地干部群众和教职员工的普遍赞誉。

“萨嘎县城一棵树”这话听起来过分夸张,但恰恰是萨嘎过去的真实写照。如今,走在萨嘎城街道、巷子里,1米多高嫩芽初放的红柳摇摆成行。援藏干部包飞介绍说:3年前的萨嘎灰土蒙蒙一眼见不到绿色,全县能叫做“树”的就一棵。为了一改旧貌,通化援藏工作组从萨嘎当地实际出发,引进了红柳作为美化树种,在萨嘎城区和城郊大范围种植,现在大部分红柳已经

成活。“将来有一天,人们走在萨嘎街头,红花绿树不仅能够成为城市一景,同时植物发挥造氧功能说不定还能缓解入藏游人的高原反应呢!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这就是我们愿意看到的。”包飞笑着说。

在萨嘎县城,一条加布河贯穿小城奔流向西汇入雅鲁藏布江。据当地群众介绍,过去的加布河两岸残垣断壁、空旷荒凉,是通化援藏工作组提出的沟河治理工程一改这里旧貌!站在改建后的加布河下游记者看到:蓝天白云下,小桥规整、人行走廊洁净,漂亮的地砖、别致的护栏、五彩的路灯让人漫步其中,格外惬意。援藏干部吕志峰告诉记者:通化援建的加布河改造项目,总投资550万元,建设河堤花岗岩护栏1200米、太阳能路灯60盏,项目致力于改善城镇河道面貌,让蓝天更蓝,河水更清澈,全面提升了萨嘎的城市整体形象。

“目前,援藏项目全部竣工。”王昕激动地说。风吹日晒、顶风冒雪间,高原红烙上了干部们的脸庞,踏遍萨嘎的足迹,高耸的雪山,奔腾的江水,见证着他们挥洒的热血。

“圆藏”:

青丝变白发,一心系藏胞

“黑发来、白发归,脸变黑了、人变老了。”

在萨嘎工作三年,9名年轻的援藏干部脸色黑红,白发上头,他们为藏胞着想,为藏胞办事,件件事感人至深。

2015年5·12尼泊尔8.1级大地震波及萨嘎,援藏干部萨嘎县委常务副书记第一时间向通化市委、市政府报告灾情,通化市委、市政府紧急筹措资金百万元支援对口受援县开展抗灾自救工作,70万元购买用于抢险的消防车,20万元用于受灾群众购买食品、药品、日用品等。

在萨嘎县周边旦嘎乡,一排排抗灾自救的帐篷搭起,鲜红的国旗飘扬在灾区上空,援建的救灾房正紧锣密鼓的建设中。牧民们感激地说:通化援藏干部时刻牵挂着我们,他们的身影出现在救灾现场,问寒问暖,送医送药,送油送面,解决了我们的燃眉之急,今年10月我们就能搬进新居了。

“朝鲜族父亲、藏族儿子”是援藏干部朴洙满做的一件感人事。他抚养聋哑儿童嘎玛2年多,并坚持包保到初中毕业。当嘎玛的父亲得知朴洙满就要回通时,激动地写下了这样一封感谢信:你即将回内地的消息传来,我心中无比的伤痛,结对认亲至今我们就是一家人,我身体有病,无法务工,在生活最难时,你就是我黑暗中的一盏明灯,点亮了我全家生活的光芒,你送我儿子进学校、过生日、买衣服等等如同父母的关爱,永远感谢你我的汉族亲人。

当朴洙满来到聋哑学校见到嘎玛时,他脸上的两朵“高原红”笑得更红,纯净眼神含着泪盯着朴洙满,意思是你怎么才来!朴洙满告诉记者:这孩子很苦,第一次离家坐上汽车时对我不信任,他不吃不喝总是带有警惕的目光,我领他洗澡、买玩具、买零食一点点拉近距离,如今,他不见我就想,双方有了感情,有了沟通,我一定帮他完成学业,做社会有用人才。

“马年春节,萨嘎人也可以吃上本地产的青菜了!”萨嘎老百姓互相奔走相告着这一好消息。萨嘎冬天不能生产蔬菜,援藏工作组硬是在把夏季时令蔬菜种到了雪山脚下,通过分析萨嘎当地气候、土壤以试种试验田的方式,在两个月的时间内,两个日光温室产青菜800公斤,让萨嘎的冬天有了绿色。援藏干部丁传国一直忙在田间地头,他说:机遇就在面前,困难大于挑战。缺少水源,我们自己打井;土质不好,我们改良土壤;种子不行,我们就从内地邮寄;经费不足,我们争取大后方的支持。

在萨嘎,每位通化援藏干部都在尽己所能,努力在高原留下永恒的光芒。

医者仁心万里来,东风所到格桑开。援藏干部周景贵连夜兼程救助危难藏民的事在萨嘎广为人知。2014年11月14日凌晨2点,天寒地冻,周景贵在日喀则休整,马上要回内地休假,突然接到萨嘎医院求助电话,一名病人腿部钢板无法取出面临危险。周景贵知道后,不顾天黑路滑和个人安危,连夜兼程8小时,用真诚的话语说服3道检查站的边防官兵,赶到了萨嘎县医院为病人做好手术。医院的工作人员和病人家属说:周医生赶到时手脚都冻僵了,经过简单处置后立即冲上手术台,只用了半个小时就成功取出了钢板,钢板拿出时,现场的医生护士都高兴的欢呼起来!回忆那台手术,周景贵还是心有“余悸”,“当时患者腿部肌肉已变成了暗红色,再晚点儿就有截肢甚至生命危险。”

萨嘎三年,一生无憾。刘福嘉是萨嘎县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在萨嘎县采访中,记者和卫生服务中心藏族主任扎西聊天时,在他的口中听到了这样一段评价:“刘主任援藏,任劳任怨、顾全大局,他的到来是我们萨嘎藏族群众的福气。工作生活中,他全身心投入工作,是同志们眼中身体棒、工作能力强的好人;他多次带领多名萨嘎医务工作者来通学习参观,为两地搭起了协作的桥梁,为提高萨嘎县整体医疗水平作出了贡献。前段时间,我们听说他在休整期间身体不适,我代表萨嘎的百姓衷心祝愿他早日康复!”

2015年7月3日,萨嘎夏如乡达孜完小学校园里“214张笑脸如约绽放”。在集安市、梅河口市爱心人士“手拉手、助学子”捐助仪式上,内地机关干部、企业员工32人自愿捐助、募集的4.5万元现款全部用于购买书包、文具、衣物等学习和生活物品,免费发放到214名孩子手中。孩子们手捧物品激动地喊出:谢谢你们!好人扎西德勒!

“援藏、缘藏、圆藏”。他们告别亲人远离故乡,奔波在萨嘎的乡镇村屯,他们选择了奉献、选择了忍耐、选择了坚守,时刻把藏胞的冷暖挂在心上。

一尘不染雅江源,两袖清风解民艰,千日离乡为驰援,万里共享艳阳天。通化援藏组,一个团队堡垒,一个友爱战队,情系高原,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援藏干部的职责、使命、担当和情怀,把博大无私的爱献给了悠悠雪山和壮阔草原。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