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曾经最大的电子产品零售市场,中关村每一个变迁都见证了我国电子产业的发展。继太平洋电子大厦、中关村E世界停业之后,昨天,营业17年的海龙大厦电子大卖场也正式停业。今后,这里将变身成为“智能硬件创新中心”,预计明年3月完成全部改造。记者今天上午探访现场了解到,绝大部分商户已经搬走,其中不少搬到了对面的科贸电子城,还有些店铺转型为网店。虽然商户们对海龙大厦的关门早有准备,但当这一天真正来临时,仍然感觉“比较突然”。
现场
大部分商户已撤离
今天上午8点半,海龙电子城已经被隔离起来,一层卷帘门拉下了一半,只有几位保洁和保安人员进进出出。大楼一层的几家银行也全部搬走。记者看到,海龙电子城正门口张贴着两份通知。一份是停业公告,公告表示为加快中关村西区电子卖场转型升级,打造海龙大厦“智能硬件创新中心”,7日起停止营业,进行升级改造。另一份则是行政处罚决定书,大致内容是,一位消费者去年6月在海龙一层花1.5万元买到一台与原先约定不符、市场价只有7300元左右的电脑,海淀工商局决定对该商户处以50万元罚款。两则公告放在一起,恰好在无意中向人们揭示了电子卖场转型的原因之一。与其他电子卖场一样,被贴上“高科技与骗子集散地”标签的海龙电子城,确实已经到了不转不行的地步。
在电子城内,电梯已经停运,1层、3层至5层已经人去楼空。3层已被拆成一个大厅,屋顶散落着电线,地上有少量钢筋和没有铲干净的瓷砖,墙上还有残留的尼康、三星、索尼等品牌的Logo。4层至5层则被铁皮门关着,门上贴着“暂停营业”的纸条。只有在2层还有近十个经营电脑、手机配件的摊位仍在营业。原来他们都是跟海龙的业主直接签约,今年年底合约才到期。一位30岁的女摊主告诉记者,她2008年就开始在海龙经营,主要经营各种品牌直销产品,多年来积累了不少大客户,“2010年生意好的时候,我们租了两个柱子之间那么大面积的一个柜台,一年光租金就八九十万元。后来生意一年不如一年,如今的利润也就是当年的十分之一。”谈到海龙停业,她表示,与海龙直接签约的商户大多数已经搬到对面的科贸电子城,只剩他们这些与二级业主签约的几个摊位,由于合约还没到期,搬也不是,不搬也不是。“前天突然通知我们说明天卖场就停业,我们也觉得挺突然。虽然一层大门没锁,但这两天几乎没有顾客了。”
过往
曾被形容拥有“中关村最拥挤”的电梯间
回溯海龙的历史,以海龙为代表的电子卖场曾经走过了一段非常辉煌的路。
1999年12月18日,海龙大厦开张。在当时的描述中,这个地处中关村核心地区、面积2万平方米的大型卖场,有着被称为“中关村最拥挤”的电梯间,曾创造过日客流量超过5万人次的纪录。2004年海龙电子城提出“新卖场”的概念,进行全面的“市场升级”,在半年时间顺利完成了市场升级调整。2005年IDC公司调查显示:在中关村九大IT卖场中,海龙电子城以10%的面积取得了27.2%的占有率,销售额与贸易额连续七年位居榜首。
最鼎盛的时期,它的日客流量超过5万人次,平均年客流量超过千万人次,年销售额近20个亿。海龙曾经是中关村的名片,它直接拉动了整个中关村的IT产业链、周边商业、区域经济以及科技园区的发展。一时之间,海龙模式被各地效仿。当时形成了中有北京海龙,南有深圳华强、北有沈阳三好街、东有华东五虎、西有西安雁塔路的电子卖场“五虎”格局,海龙也成了华北规模最大的消费电子集散中心,从复杂的顶级服务器,到简单的手机壳,从最新款的苹果手机,到老掉牙的3.5英寸软盘,只要你说得出付得起,这些神通广大的小商家就拿得到。
2002年到2007年中关村电子卖场最鼎盛的时期,区域内电子大卖场的总营业面积为6万平方米。到了2005年,这一数字已增至20多万平方米。2006年和2007年,随着中关村e世界和鼎好二期的先后开业,中关村IT卖场的面积达32万多平方米,相当于44个足球场。然而近年来,随着攒机热的降温、品牌直销和电子商务的兴起,主打低端电子产品的大卖场模式江河日下,2011年太平洋电脑城关门歇业,拉开了中关村电子卖场再次转型的序幕。2015年2月,中关村e世界宣布关闭所有卖场,昔日的四大卖场剩下的只有鼎好电子商城与海龙大厦。与此对应的,中关村电子卖场的整体客流下降了60%到70%。在2007年,中关村的单日客流有15万左右。2008年以后单日客流减少到10万人左右,2015年的日客流量则只有3万至4万人。
2015年10月,中关村核心区(海淀)正式发布《中关村大街发展规划》。中关村大街将重点培育科技金融、创新创业服务、创意文化等五类平台服务业职能;重点提升信息产业、大数据、智能硬件三大优势产业集群。海龙集团的创始人鲁瑞清曾对媒体表示:“IT卖场模式是特定条件下的特殊产物。如今,已经到了该做出改变的时候了。”
分析
电子城缘何不景气
海龙电子城从昔日门庭若市到人迹寥寥,是什么导致了今天的光景?
就像中关村电子市场e世界的关门一样,海龙的正式闭店又掀起了网友对这类电子城经营不善的热议。即使是没闭店的传统电子城,大多也已经门可罗雀,大家纷纷表示“日子不好过”。
一名资深行业媒体人士向本报记者表示,电子城的没落,究其原因,一是受电商冲击所致,京东、苏宁等电商平台更新速度快、价格公开透明、维修购物也有保障,使越来越多的购物行为转至这些平台;此外,随着多个电子城的兴起,市场也慢慢饱和,供远大于求。不过,这位媒体人士也表示,经营困难的最重要原因其实还是内部问题。
对于这场“谢幕”,海龙大厦贴出的通知中写道,停业是为响应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加快中关村西区电子卖场转型升级。关于这条转型之路的更多介绍,记者试图向海龙集团创始人鲁瑞清处了解详情,但鲁瑞清表示自己已经退休,并没接受采访。而对于海龙电子城“谢幕”一事,他只回了记者两个字:“哈哈。”
直立人科技创始人及CEO李昂达对此事评论道:“曾经,电脑与数码产品从海龙发往全国各地,推动了千家万户与企业的信息化。希望海龙以后成为创新基地,孕育出创新企业,将优秀的服务带给全世界。”
前景
海龙大厦能否浴火重生
记者了解到,目前海龙大厦从6层到17层已经转型为写字楼。6层是新东方培训学校的一个教学区,7层是美食广场,8层至17层是各家与创业创新有关的公司。比如17层是北大光华的创业谷,16层是消费分期公司先花花,15层是中文创客、新华1949等。今天一大早,手持赛百味的上班族行色匆匆地钻进电梯,从海龙西侧的大门打卡进门,开始一天的工作。
除了作为办公室,转型后的海龙大厦还有一些经营智能设备的品牌商户的体验店。比如二层的“硬蛋空间”,是一家智能硬件体验店,专门展示各种有意思的高科技产品。这里不仅有会说话的机器人,还有会说话的镜子、会说话的温度计等。不过如果下单购买的话则需要下载App网购。记者蹲守在门口约20分钟,没有看到一个顾客上门。位于二层南侧的“机器人开放空间”的情形也与硬蛋空间类似,里面只有一位年轻人在开放空间的“机器人咖啡吧”工作。机器人开放空间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暑期有针对6岁到12岁儿童的智能乐高玩具体验课和趣味3D打印课。乐高玩具从国外进口的智能乐高玩具,可以一对一教小朋友如何组装一个遥控吊车,10节课费用1580元;3D打印班打出来的东西可以带走,四节课费用398元。不过记者在开放空间逗留的半小时内,也没有看到其他前来咨询的顾客,只有一台机器人在开阔的空间走来走去。
有趣的是,海龙的停业令对面的科贸电子城生意一下子火起来。一位科贸的摊主告诉记者,他的摊位正对二楼天桥,这几天生意比平时好不少。本报记者殷呈悦 张品秋 杨滨 叶晓彦 实习生白雅心 J本版摄影刘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