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迟忘时
超级重磅的历史作品,黄金表壳,55mm直径的表壳里囊括二问、时间等式、月份日历显示、动储显示等功能——宝玑大师只做了2枚有时间等式功能的怀表,另一枚是更传奇的大作Mar ie Antoinette。
当年这枚怀表一手售价是3,600法郎,后来1817年一手表主转卖给了另外一位“大财主”,转售价4,800法郎。路边社消息称主要是两大博物馆赤膊“斗法”, 最终尘埃落定,下次去日内瓦我一定顺道去看看它躺在博物馆里的样子。对于这个结果值得记录,但我不知道要写点什么,只是觉得所谓收藏,其实是非常高级的词儿,我买的东西有没有博物馆有兴趣?我买的只是一些小玩具。“人类只有经历自己的渺小,才能抵达高尚。”我深深觉得自己很渺小,但也完全不高尚。
对于普通的观众而言,拍卖行一直是个挺神秘甚至门槛挺高的圈子,所以不少人保持一个慎入的观望态度。但生意有大小,像国内这些做艺术品做习惯了的拍卖行应该觉得手表拍卖基本上就是个“鸡肋”,一本目录的成交金额还抵不上隔壁一张大画的钱,还不如把现有的业务做强做大做深入。
说真的,我要是内地拍卖行,我也不做手表。但是在手表拍卖里边,买卖当然也有大小,卖几万块的东西,那也是生意,那也是业绩,拍卖行靠佣金吃饭,你得一分一分赚出来。
安记拍卖专注于钟表,虽然大标越来越少,但有趣的玩意儿一直不稀缺,像本拍品,是一个旅行台钟,虽然两根纤细的指针在旅行之中看时间确实相当的费劲,但你别忽略了,它可是一个三问功能的台钟。放在办公桌上作为一个小摆设,也是彰显你钟表爱好者的品味。何况,再怎么说,它也是一个三问功能呀,2000年还保养过。估价基本等于“不要钱”,成交价其实也完全不高,知道PANERAI(沛纳海)也做小台钟吧?瑞郎4,750不够买PANERAI(沛纳海)。
根据佳士得专家的研究和过往的拍品介绍,(已公开的) Ref.530A大概(做了或者出现了)不到10只,这个数量就目前来说肯定比Ref.3651要多一点。但Ref.530A昂贵身价不是最近不锈钢计时表炒作起来的,它还算很有传统,光在佳士得战绩就斐然,比如在2007年就曾有过CHF1,337,000高价连佣,之后偶有几次上拍也都徘徊在八九十万瑞郎之间,当然,我说的这几位狠角色都因其超然品相笑傲江湖。
而本拍品不同了,不光品相很好、再一次“可能唯一”的盘面指针又为它添油加醋,成为顶级藏家的必争,一百二十万瑞郎也是实至名归,要是品相更好一百十五万也在情在理。
各类品牌不锈钢计时表的火也是拍卖行和藏家互动推动的结果,豪哥把不锈钢浪琴计时表举出三十多万港币之后,这个品类的身价就再也没有下来过。
故事“原本”是这样的:这个买家看到表的12点59分的位置少了一个原点刻度之后,跟品牌反馈,“不料”当时总裁Philippe Stern非常重视此事,并且写了表达歉意的信,要求买家退回该表款,予以换新。但买家是个“老江湖”,不单不退表、还将总裁的“手谕”装裱了起来,作为收藏的证据。
而实际,本拍品介绍里说的是另外一套词儿:“我们检查了所有库存表款和剩余表盘,我想要告诉你:全部都是4个点的。你值得拥有。”总裁也是挺幽默。
纵观历史拍卖,以缺陷为唯一性并且拥有极高市值的表款极度稀有(其实我就是想不出有啥),所以就算此拍品有总裁的信件作为信用背书, 它依然难成什么气候。看得出卖家挺细心,附件都还有,想来是奔着连佣7万8万去的,但从结果上看,大家对由缺陷造成的“可能唯一”很不感冒,连佣才瑞郎37,500。其实比一般Ref.3940J三万瑞郎前后的行情贵不几多,何况它还有一条原装链带呢。本拍品与其说表款值得收藏不如说品牌值得尊重,一个小缺陷也叫总裁大人给客户写信,今时难以想象。
同时,这个有趣的案例及其成交结果,也为广大表迷做出重要的提示,今后遇到这类问题表,知道应该抱有什么态度。工业生产虽然规范化,但难免也有类似的问题发生。而如果这类问题表都能拍出高价,那拍卖目录恐怕就要变成“残疾人集会”了。
最近,AUDEMARS PIGUET(爱彼)的皇家橡树开始“回归”黄金表款,主打黄金表壳, 这种反“潮流”的“真潮流”来做市场操作,我认为这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尤其应用在运动表款上,皇家橡树和纵横四海、鹦鹉螺同时代的不锈钢三兄弟,推出之时,是主打高端运动表市场,虽然大家都没什么起色,但在当时的年代,还是很有划时代的意义。
后来的橡树万年历,其实也是不锈钢的最好看。其中不锈钢表壳搭配镂空机芯的最运动奢华,市值相当相当高,超级好品的曾接近五万美金。
黄金的老款橡树万年历, 虽然套着黄金的表壳外衣,但市值却远远达不到新表定价的直接翻番的程度。在拍卖场上,黄金橡树万年历会比不锈钢的贵那么一点点,但相当有限,一两成到底了。而原因我认为有两点:其一,人们还是热衷于不锈钢的皇家橡树;其次,是由于皇家橡树表体棱角极度的分明,而不锈钢表款往往能保持更好的身材,在“青春不老”方面,比黄金的占了金属特性的优势。
此品应该说卖相还是相当不错,可惜刨除佣金剩下的钱,恐怕还赎不回一只不锈钢的,不过这就是它的正常行情所在。
换到ROLEX (劳力士)Ref.6238这个型号,那K金表款就吃香很多很多。首先是表款造型决定了它的材质,其次,当然存世数量也毫无疑问是重要因素。
Ref.6238这个型号直径36mm,比一般Ref.6263 之类小了1cm,不仅如此它的机芯是Cal.72B,而非后期较为成熟的Cal.727,光是摆频都慢了半拍。口径小一点点,原本就不是流行型号,使得Ref.6238的不锈钢表款市值较低,比较大陆的成色可能两万五三万瑞郎连佣,就到头了。极为少见的原装链带加黑表盘的,高过十万瑞郎连佣。
以过往的成绩看,Ref.6238的K金款基本是不锈钢的一倍,这枚Ref.6238拍卖行用了大段的溢美之词来形容它的品相,连佣是最低估价两倍多,也在情在理。
Cal.72B属于Cal.722和Cal.727之间的过渡型号,生产时间较短,虽然从机芯素质而言它不如生产超过20年的Cal.727来得更加成熟,但起码占了一个少量,可是,机芯的少量从来不能成为尤其是ROLEX(劳力士)的溢价资本,ROLEX(劳力士)的溢价往往都由于外表造成,例如COMEX、PAUL NEWMAN,除非少到极致程度:像刚刚创了最高价的追针计时表。
古董不锈钢计时表最近被Philipps拍“飞”了,我观察到一些OMEGA(欧米茄)同等机芯即便品相也相当好口径也相当大的K金计时表,往往不如不锈钢拍得疯,你还认为哪怕低调如表的世界,铁定是个讲内涵的游戏?
1953年诞生的Ref.2523,虽然和Ref.1415一样是Cal.12”’HU手动机芯但直径有35mm,大口径古董表都很贵,好品相的Ref.2523要比Ref.1415贵老多了 (当然存世量也是因素),一般黄金表壳金属表盘Ref.2523要百万瑞郎起步,珐琅表盘的则要三百万瑞郎。1962年Ref.2523后进型号Ref.2523/1问世,后者没有那么凌厉棱角分明,优雅很多。虽然无法找到Ref.2523 及Ref.2523/1确切停产年份但可以看到拍卖行流通的表款多数都在1965年之前生产。
至今,我还未找到Ref.2523/1一定比Ref.2523更贵的逻辑,本拍品估价相当吸引,成交才彰显本身的地位。
正如之前一直强调过的,增发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如果买一些好的古董表肯定不会增发的会不会有改观?我感觉也不一定,拍卖市场有如股市,曾经的天价现在未必可以继续创造。
每个品牌都面临限量表越来越多,所以过往的就算是真正限量意义的限量表曾经频频创出了高价,今天都会慢慢地熄火,如一代天骄Ref.5150,曾经的热门货,现在都快被人忘了吧。在这种情况下并没有太大限量元素的“限量”表,更难有炒作的空间。毕竟BEYER是超老牌零售店,PATEK PHILIPPE(百达翡丽) 这只周年庆特别版Ref.5170做得还很用心,居然多了个K金后盖、并在K金后盖上有限量编号,但这个用心实在低调,表盘上除BEYER字样看不出什么不同。不同一定写在脸蛋上,越不同越有机会,因此看起来瑞郎68,750连佣已经比普通的二手Ref.5170贵了一个层次(现在一般都挂六万美金),但若要刨除将近三成的佣金,可以想见如果卖家是一手,早已入不敷出,情同割肉。
既然保值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是个伪命题,那我们买表就开开心心地买,就像买衣服一样,开心万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