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开放外向战略打造外向型经济龙头
举全市之力建设甘肃(武威)国际陆港
本报讯(记者尚禾)近年来,武威市抢抓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建设机遇,依托武威保税物流中心,发挥资源和要素聚集效应,探索和创新内陆开放型经济新模式,举全市之力加快推进甘肃(武威)国际陆港建设,推动外向型经济发展,提升丝绸之路经济带武威黄金节点的战略地位和作用,努力把武威打造成全省外向型经济发展龙头。
甘肃(武威)国际陆港是甘肃省委十二届十三次全委扩大会议确定的全省三大国际陆港之一,已纳入全省“十三五”规划纲要。省政府第117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甘肃(武威)国际陆港发展战略规划》,标志着甘肃(武威)国际陆港建设已纳入到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当中,上升到全省对外开放和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战略层面。省委、省政府决定举全省之力建设甘肃(武威)国际陆港,努力打造一个功能完备、要素聚集、运行高效的国际陆港,带动区域整体协调发展。这是武威经济社会发展最为重大的机遇。武威市委决定把“开放外向”作为“十三五”全市发展的重大战略,充分发挥武威地处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段“咽喉”地带和具备“手腕”功能的区位优势,争取武威保税物流中心升级为综合保税区,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际陆港,建成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黄金节点,形成开放发展新局面。陆港规划面积170平方公里,建设面积95平方公里,以武威保税物流中心为核心,采用“一体两翼”空间模式,最终形成“一心、一带、两廊、两片”的总体空间结构,构建以国际贸易、国际物流、金融服务及关联产业为支撑的陆港经济产业体系。
今年8月2日,武威市委召开甘肃(武威)国际陆港建设工作会议,对陆港建设进行了周密详实的再安排、再部署,各有关部门单位各负其责、紧密配合,形成工作合力,进一步加快了陆港建设步伐。同时,成立了由市委主要领导任组长(总指挥)的甘肃(武威)国际陆港建设发展领导小组(总指挥部),举全市之力推进甘肃(武威)国际陆港及周边区建设。
甘肃(武威)国际陆港建设自2014年启动实施以来,进展顺利。武威保税物流中心和中欧国际货运班列“天马号”实现常态化运营,陆港已在江苏海安、山东青岛、浙江宁波等地建立了7个物流基地。“天马号”自2014年12月开通运行以来,已累计发运37列,海关监管货运总量5.04万吨,货运总值1.22亿美元。陆港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完成了中心区道路绿化,供排水一体化工程今年基本建成,330千伏变电站已实施。武威保税物流中心二期配套工程、陆港综合大厦及创客中心正在实施。国家质检总局今年已批准建设武威肉类进口指定查验场、武威进境木材检验检疫集中监管区,4月8日已启动建设,力争年内建成运营。武威铁路口岸已纳入省“十三五”口岸发展规划并上报国家口岸办,武威铁路物流中心已列入中国铁路总公司2015-2017年建设计划。
5月27日,市政府与甘肃省建设投资(控股)集团总公司签署了45亿元的陆港基础设施建设合作框架协议,建设陆港道路、地下综合管廊、铁路专用线及铁路集装箱作业区等基础设施,6月1日已进场作业,进展顺利。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情况良好,正在建设或签订协议的项目33项,投资约326亿元,其中甘肃史丹利森源富民农业服务公司农业订单产业链、甘肃鑫天泽塑业有限公司注塑成型周转箱一期工程等项目已建成投产;山东天成集团宠物食品生产线已建成,正在办理欧盟宠物食品标准认证;甘肃正阳公司马铃薯主食产品生产线等项目正在建设;红星美凯龙家居集团国际家居产业园、陕西天诚集团家具产业园、宜华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家具产业园、台湾亿光电子集团国际电子产业园等项目正在加快前期工作,力争年内开工建设。6月4日,市政府与泰国工商总会签订合作框架协议,由泰国工商总会牵头,组织泰商在甘肃(武威)国际陆港规划建设泰国产业园(产业基地),引进家具、电子电器、机械、建材、玩具加工制造,果蔬、肉类、食品等农产品加工,以及国际物流、贸易及工业产品、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等项目。
“十三五”期间,武威市将深入实施开放外向战略,全力建设甘肃(武威)国际陆港,努力建设武威综合保税区,加强对外合作交流,扩大产品出口,到2020年实现销售收入300亿元,全力打造西部现代外向型经济发展平台。
本篇新闻热门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