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环保部近日发布了《中国人群环境暴露行为模式研究报告(儿童卷)》。该报告认为,我国儿童面临由经济发展水平和不良基础设施,以及工业化、城镇化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污染所带来的健康问题,影响孩子健康的污染不仅在身边,而且程度不轻。
世界第二个发布《儿童暴露参数》
据了解,国家环保部组织的此次调查是继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二个发布《儿童暴露参数》的国家。该调查于2013年10月至2014年3月进行,从我国30个省(区、市)的55个县/区、165个乡镇/街道和316所学校中选取0~17岁儿童共约7.5万人作为调查对象,历经两年分析完成。在本次调查的儿童中,有26.8%暴露于固体燃料做饭或取暖带来的室内空气污染,12.7%饮用未经基础卫生设施集中处理的地下水、地表水或窖水,13.6%主要活动场所周边1公里范围内有石油、石化、炼焦等环境健康高风险企业,14.6%主要活动场所周边50米范围内有交通干道。
北京师范大学程红光教授告诉《生命时报》记者,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接触到各种环境污染物,如食用被污染的食物、水,吸入污染的空气等;还有一些环境污染,像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在孩子长时间沉溺于游戏机、电视时,不知不觉中已经对他们的健康产生了影响。
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调查显示,全世界50%儿童的死亡是由于饮用水被污染造成。医学研究证明,环境污染已成为诱发孩子血液病的主要原因,还会增加孩子哮喘病的发病率。世界卫生组织就曾宣布:全世界每年有10万人因为室内空气污染而死于哮喘病,其中35%为孩子。孩子铅中毒的情况也并不少见,主要通过饮食、室外玩耍途径,据调查,仅北京地区就有20%的孩子血铅浓度超标。
孩子对环境污染物代谢弱
孩子作为个体发育的早期阶段,有着许多特殊性,接触环境污染物的机会多,吸收率高。当组织器官处于快速生长发育过程中,对环境污染的毒副作用特别敏感,同样的暴露水平对成年人没有影响,但却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及健康。而且,环境污染对健康影响不仅与环境污染物的浓度和毒性有关,还与人的环境暴露行为模式密切相关。程红光表示,孩子对某些环境污染物更加敏感,他们的环境暴露行为模式与成人相比也存在较大差异。
根据美国国家科学研究委员会分析,按相对体重计算,孩子喝的水、吃的食物和呼吸的空气都比成人多,接触环境污染物的量要比成人大。例如,出生6个月的婴儿饮用水的比例是成人的7倍,1~5岁的儿童吃的食物是成人的3~4倍,婴儿安静时空气吸入量是成人的1~2倍。
程红光指出,与成人相比,孩子的一些特殊行为可能会增加其环境健康风险,例如孩子爱吮吸手指、玩具等行为,会增加灰尘或土壤污染物的摄入量;孩子喜欢在地上爬,也会增加对环境污染物的接触量。这次的调查报告显示,在2013~2014调查时间段,一些农村儿童饮用的水尚未经集中处理,这也会加大孩子的环境健康风险。另外,长期生活在高风险环境污染企业附近的孩子,空气污染物暴露风险也会增加。从生理上看,与成人相比,孩子的代谢途径,尤其是出生后头几个月,尚未成熟,他们对许多环境污染物的代谢途径、解毒和排泄能力要弱于成人。
加强对孩子生活环境的监测
面对孩子这样的特殊群体,程红光表示,需要对症施治,积极化解健康威胁。曾经,美国儿童环境卫生网为解决疑似环境性儿童疾病发病率不断上升的问题,呼吁拟订了一个全国性的以儿童为中心的环境卫生议事日程,包括科学研究、危险评估、卫生政策制定和宣传教育等。程红光认为,这值得中国借鉴。当前,我国政府应当强化环境标准研究和风险管理,改善环境污染对孩子健康的影响。比如,我国每个省市及地区可以根据各地情况出具优先控制污染物的名单,开展环境健康风险评估,并及时反馈,有针对性地控制风险来源。
其次,加强对孩子日常生活环境的监测,优化环境功能区划,把健康作为首要考量因素。尽量不要带孩子去环境健康高风险区域,减少孩子在污染环境里的活动时间;一些环境健康高风险企业布局不合理,加上城市发展大规模的建设,导致环境健康风险上升。因此,有必要将孩子生活居住区域与这些高风险区合理划分。
最后,为了孩子,家长也要提高环境健康素养。比如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奶瓶、奶嘴和玩具等要经常冲洗,不要让小孩与农药或化学用品接触;严格控制室内装饰装修材料的质量,避免使用含有有害物质的装饰装修材料。程红光呼吁,捍卫孩子的身体健康,给他们一个健康安全的成长环境是整个社会和每一个人的责任。▲
(本文由本报特约记者高歆采写)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